穿越六十年代农家女 第725节(1 / 1)

第1045章 面见

要说面见大人物,问关平安有何感想?无知无畏的她,还真没有多大的感触。紧张?不存在的。

她倒是还记得齐景年早前提醒过的一句话,皇城根儿脚下能人异士辈出,各路豪强如雨后春笋。

走路归走路,你寻思啥?

大内高手呀~

武痴,伤不起。

“瞄”了一圈儿,高手没高手的,关平安不知。她就知道画画的画师不行,压根就没画出大人物的神韵。

被两位大人物夸了几句,脑袋再被摸了两下,然后就没她兄妹俩人啥事儿了,就先被带出去吃糕点。

这要是换成早前,算不算沾了龙气?捏着糕点的关平安看着一脸沉稳的天佑,决定不告诉他想法。

想当年,她爹爹也是在幼年接驾过的银。这回不过是重温旧梦,她小兄长还被拍了拍肩膀呢。

可为啥对她就摸脑袋?

果然不愧是大人物。

摸摸头,长得高。

关天佑暗暗踢了一下妹妹的小脚丫:行了啊,快集中注意力,好好听听里头他们都跟咱爹说了些啥。

简单啊~

关平安放好手上糕点,掏手帕擦了擦双手,慢思调理的又折好手帕放回自己口袋,拿起了茶几上的报纸。

话说这一盘糕点,她要不要带回去啊?这要是搁在早前,这可是御赐之物,要连盘都要回去摆着供桌上的。

处于这种庄严的环境,能一边听墙根,一边还能琢磨着自己该如何连盘带走,这世上恐怕就她关平安一人。

空手来,还想带走东西?

你好意思?

可还真成了。

要不是怕影响不好,告辞离开之时,她连对面一个茶杯都不想放过,要知道这可是能当传家宝的。

她梅爷爷再厉害,也不是老大不是?只要不是当老大的,别管是二把手,还是几把手的,统统都没用。

关平安临走还回头依依不舍地看着老大,那眼神是好不掩饰对这位“爷爷”犹如仰望高山般的敬仰之意。

梅老一直冷眼旁观着她,一直到了出门,再从小车上下来进门,再进正房,看着抱着盘紧跟他进来的关平安。

梅老,突然,畅笑出声。

“过关!”

此刻,关平安方吁出一口气,放下盘,懒洋洋地坐到了沙发椅上,靠在椅背,歪着脑袋注视着梅老。

关有寿好笑地拍了下闺女脑袋。

梅老给了一句评语之后,反而不搭理关平安,而是看向一旁进来之后始终不语的关天佑,“看出来了没?”

关天佑瞥了眼妹妹,点了点头。

“你们兄妹俩人表现的都不错,继续努力。”

关天佑再次点了点头。

“不过,如初,你是不是听到我们都说了些什么……”

关平安突然弹了起来,“呀,爷爷,我先去方便一下。哥哥,那个盘看好了,别让小黑打碎啊。”

梅老笑骂一句坏丫头,朝关有寿父子俩人撇了下脑袋,率先转身往自己的书房走去,“两个孩子,你教的很好。”

他身后的关有寿不置可否地笑笑,“还需先生多提点他们俩人才行。这才哪到哪,有您老护着自然万事大吉。”

随后跟上的关天佑瞄了瞄他们师徒二人的背影,进了书房之后,放好了他妹妹念念不忘的果盘。

“不用看,如初一定在外面。”梅老对小孙女的心思可谓了如指掌,明摆着是她看得出大义想进来,她在外面守门。

果然。

很快的,梅大义就进来了。

进来了,他还指了指窗外,打了一个手势。以示外面有关平安在盯着,具体什么样个情况,可以开始谈了。

在他打手势之时,关天佑已经很有眼力劲儿地去梅老的书桌前,拿来一叠儿空白纸和三根笔。

桌上钢笔不够,其中两支还是铅笔。

回到茶几前,关天佑见到梅老从上衣口袋拔出一支钢笔,他也没拿起多余的一支笔写出心里疑问,反而开始砌茶。

这一夜,他们究竟又在白纸上都写了些什么?除了关天佑在场,无人得知。就是守在外面的关平安也不知。

她没去追问她祖父究竟是做了多大让步,才能福及子孙;她更没有就“面见”这一件事再提起只字片语。

唯有这一晚有意避开回去过腊八节的齐景年,他在次日回来后问她情况如何之时,她笑着点了点头。

不是她信不过齐景年,而是她也说不清。心情实在很复杂,一场博弈,有她一家人在,她祖父早已输了。

她只能暗暗安慰自己,输了也不是便宜谁。华夏大地,华夏子孙,关家世世代代都是华夏子孙。

腊八一过就是年。

而这一年腊八的次日,恰逢公历的新年一月一日。

此时节虽然正值“三九寒天”,但伴着两个节日的到来,年味儿也一天比一天更浓烈,各大商店的供应种类也丰富了很多。

住城里备年货,大姑娘上花桥,头一回。这里可不像住在屯子里,就是手上没票也能过个好年。

就说鸡鸭鹅这些家禽吧。

城里的副食品商店,并不是每天都供应,往往有票有证反而没现货,只有春节和国庆各供应一次。

除此之外,每到春节时,各家凭粮本和副食本还可以购买到粉丝、芝麻酱、香油、瓜子和花生等物。

数量都不多,聊胜于无,可这福利,据说在全国都属首屈一指。啧,你们压根就是坐井观天,见识少。

就粉丝和毛嗑,她老家那疙瘩地儿,只要你有钱,想要多少就有多少。可咋整?此一时彼一时,去排队买呗。

还在路上托运过来的东西倒是有鸡,又有鸭,还有大鹅,可奈不住某人拉着她娘想去凑热闹。

“白糖多买点。”

对!

这一点还真比她老家那疙瘩地儿好。春节还供应了烟酒糖副食品,只要有这些票,就可以去副食品商店购买。

基本上凭票就能随便买,有的小店会要当地的副食本,有本了才卖给,但基本上是无须到片区指点的商店都能一次购买上一两斤。

酒?

多的不得了。

烟?

这玩意儿,划掉。

话说白糖是如何炼制而成的?

第1046章 没出门?

热闹真不是那么好凑的,尤其是天亮之前的热闹。好家伙,副食品商店前面的好几条长龙都能排到长街。

一觉睡醒外面已经是午后,关平安毫无疑问地错过了午饭,搬了一张躺椅放在院子里的石桌旁边。

一壶清茶,一盘糕点。果盘绝对不是打算那个她当成“传家宝”的果盘,自然,糕点更不是。

关平安吃过两块糕点垫垫胃,就开始悠闲地喝着茶,晒着太阳,闭着眼睛享受这温暖的阳光。

“挺悠闲啊?”

“咦,爹爹,你今天没出门?”关平安看到关有寿和她一样,也搬了一张躺椅过来,她还颇为有些惊讶。

之所以会惊讶,概因她老子这些日子里不是吃完早饭陪梅老出门到天黑回来,就是被齐建军拉走一天。

“歇一天。”

“很累?”关平安能猜得出她爹为何每天出门。说是会友聊天,但应酬起来又怎么不能不心累?

关有寿好笑地瞥了眼闺女,摇了摇头。接过她递来的茶杯,也喝了一口之后,闭着眼睛靠在躺椅上。

“爹爹,你吃了没?”

“几点了?怎么?你还没吃?”

“嗯,我刚起床,不是很饿。”

“饮食一定要有规律。”关有寿提点了一句就停止了这话题,有小葫芦在,他家平安还饿不着,但这习惯不好。

“好的。”

“你娘呢?”

“和张婶儿出门了。”其实关于叶秀荷的行踪,关平安也是听大张同志说的,“张伯说是出去没一个小时。”

闻言,闭目养神的关有寿,嘴角弧度高高挂起。在外应酬习惯就好,处于什么阶段该干什么事,这些都难不倒他。

让他最担忧反而倒是媳妇。他不是不知在先生的眼里,他媳妇除了有一张漂亮的脸蛋外,一无是处。

要是当年没遇上他媳妇动了心,他是真如先生所推测那般,过了二十,他将启程离开马六屯。

至于离开寻找什么?他不知,冥冥之中,总想出去走一走。或许走累了,他又会回到马六屯。

可遇上了他心动的姑娘,他又想身边有个温暖他的人。人就是这样,总会把一些问题看得太过简单和理想。

当年的他,自信不?

信心足足。

他娘不同意,能压得住他?他是如愿了,可却不懂婆媳关系。或者说他有想到却没太放在心上。

他娘对他这个儿子有私心不假,正因为私心,所以会觉得一个没念过书的农村姑娘配不上她儿子。

书页/目录